全球滚动:武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和鸣》首演,奏响古楚地域礼乐盛宴

2023-03-21 14:04:18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资料图片)

通讯员 陈莹

3月2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民族管弦乐《和鸣》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上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交相辉映、美妙徊响的华美篇章。

该项目由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龚华华教授担任负责人,联袂著名作曲家、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武汉音乐学院赵曦教授、吴霜副教授、青年教师姬骅和胡晶莹打造,由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主任谭军教授执棒东方中乐团倾情演绎。

整场音乐会由《和鸣》《楚宫夜宴》《桃花流水》《楚腰》《穆商殇》《编钟徊响》六首作品组成,作曲家们以荆楚地区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以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为载体,传递出了楚文化的深厚内涵,展现了我国民族管弦乐的传统音乐魅力。

“和鸣”是本场音乐会的主题,体现了“八音和鸣”“八方之乐,和而鸣之”“古今和鸣”等多重理念。开篇作品《和鸣》由项目负责人龚华华教授作曲,作品以古楚地域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为创作素材,使用单主题衍展与多主题集锦相结合,试图刻画出“礼乐”“夜宴”“乐舞”“战鼓”等诸多场景和意境。2000多年前的古器编钟与现代大型民管弦乐队共同奏出和谐之音,气势磅礴,拉开整场音乐会的华美序幕。

“钟鼓齐鸣、享宴宫中、楚宫之中、万人尽享”,《楚宫夜宴》凸显楚宫夜宴之典雅、庄重与辉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流水》用音画的方式描绘了一派秀丽春光中人们安居乐业的民风盛景。《楚腰》以清江两岸、江汉平原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为基本素材,引出“楚王好细腰”的典故,通过民族管弦乐的描绘,勾勒出楚王宫殿之中细腰女子的翩翩舞姿。《穆商殇》则通过编钟的声声钟鸣,传递出一份历史的凝重与悲壮,传颂楚文化的那份坚韧与豁达。

徐昌俊教授作曲的《编钟徊响》为本场音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作品为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而作,以编钟合奏开始,承以大段的群鼓合奏,继之为“徊响”绵延的器乐段,最后由钟、鼓、器乐齐鸣,徊响击空,声势浩然。

本场音乐会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妙绝伦的盛宴,带领大家领略了楚地风土人情,参与了古今对话。《和鸣》项目的首演既展现了武汉音乐学院师生高水准的创作与表演风范,又体现了武汉音乐学院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龚华华教授介绍,自《和鸣》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武汉音乐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在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项目主创团队紧紧围绕着国家文化战略,结合湖北文化发展需求,始终秉持着“不仅要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更要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创造者”的重要理念,聚焦编钟音乐特征,展开创作研讨,制定创作方案,力求创作出一组高质量的,具有荆楚特色的编钟与民族管弦乐作品,以此来满足新时代人民的文化需求,为推动湖北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极目新闻)

关键词:

明星

电影